2016-07-24
BBRC刊登我校本科生黄金波研究成果
//评论数 //参与数


近期,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殷平教授团队与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明教授团队合作课题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BBRC)杂志上发表。该课题探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Cry6Aa结构的最新科研进展。论文以“Crystal Structure of Cry6Aa: a novel nematicidal ClyA-type a-pore-forming tox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为题,主要报道了一种具有线虫毒杀作用的ClyA-typeBt穿孔蛋白Cry6Aa的结构。该结构揭示了Cry6Aa对线虫具有毒杀作用的分子基础,对Cry6Aa形成穿孔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作物抗线虫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众所周知,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分泌多种类型的伴胞晶体蛋白,这些伴胞晶体蛋白大多数都有毒杀昆虫的作用,而近些年发现的Cry6Aa却有毒杀线虫的作用。 通过结构比对发现,Cry6Aa不属于经典Cry类家族的a穿孔毒素,而是属于另一亚家族—ClyA类的穿孔毒素。ClyA是由大肠杆菌产生对人及一些哺乳动物有毒害的毒素蛋白,它的分子机制在2009年时就已经被清晰地阐明了。尽管Cry6Aa与它在序列上同源一致性不高,但是在结构上却非常的相似,尤其是ClyA形成穿孔的两个重要区域。本论文解析的Cry6Aa结构可初步解释它为何具有毒杀线虫的作用。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我校生科院2016届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黄金波同学,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在完成本课题的同时,也参与了其他多个项目。他鼓励师弟师妹们,只要踏实肯干,本科生发表论文是可能的。“大三上学期,我刚来到Yin_lab时,殷老师亲自带我做实验,我成长的特别快,”黄金波说道,“在本科阶段独立发表论文,对我来说,是历练,也是鼓励,我相信这是一个开端,但绝不是我的终点。”他的导师殷平教授对黄金波同学有很高的赞扬,他表示只要有理想和目标,即使是本科生,也能发表文章。殷老师也非常欢迎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学习。

该研究论文得到了我校蛋白质平白的帮助,研究中的结构数据是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BL17U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BL19U等线站收集。生科院理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农业部等科技基金项目为该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291X163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