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我校生科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 室殷平教授结构生物学团队关于N6腺嘌呤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蛋白复合体晶体结构的最新科研进展。这位进校不久的年轻“80后”博导在 短时间内依托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公共研究平台及历年积累的科研数据做出了一篇“大文章”,引起了轰动。在这篇“大文章”出炉的地方,有着自 己独特的文化。今天,就请跟随记者看一看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日常管理方面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外景
不提倡年轻人空手乘电梯
进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很麻烦,要等门卫师傅查明缘由后刷卡开门禁,要在登记簿上详细写明来访事由、联系人以及进出时间,还要穿鞋套。等着一切准备就绪,准备乘坐电梯上楼时,却又犹豫起来,因为电梯门上贴着一张黄色的告示:不提倡年轻人空手乘电梯。
不提倡年轻人空手乘电梯
在这所占地26000平方米的大楼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一般都要爬楼梯上下楼,除非是搬运大型仪器设备或者偶尔抱恙,他们基本都不用大厅左右的两部电梯。
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看来,年轻人身板好,不提倡坐电梯。一次,他看到一名青年学生空手坐电梯上楼,他立即上前批评道:“你一个年轻人,还没到我的岁数,上下楼走楼梯锻炼身体,不是更好吗?”
不仅如此,为了督促年轻人锻炼身体,节约宝贵的电力,实验室还不定期抽查电梯监控,检查哪些实验室人员违反了“不提倡年轻人空手坐电梯”的规定。一旦发现,违规人员不仅要写检讨张贴在大厅一楼的公示牌上,还要罚款。
特殊的“罚单”
说到公示牌,位于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的这块公示牌有些特殊,它不仅用来张贴学术会议通知及相关管理规定,还时不时会有学生的检讨。每张检讨不仅要张贴3天时间,上面还详细注明了学生来自哪个课题组,导师是谁。
曾经张贴在公示牌上的检讨书
检讨书上的内容无所不包:自行车没有按照指定位置摆放,出门没有随手关灯,试验台没有打扫干净,空手坐电梯,试剂盒没有还原,窗户没关好,上班看视频……偶尔还会有罚款的通知。问起实验室的师生,这些“罚单”居然是真的,从学生补助和教师津贴里直接扣,最低50元。
“罚单”其实很无奈,是为了规范实验室日常工作行为、保证一起正常运行的规则的一部分。实验室科研、行政秘书张美冬告诉记者,只要你按照规矩来,不违反操作,所有的规定其实就失去了意义。
实验室主任袁德军告诉记者,最初的“罚单”,其实是管空气的。
上世纪90年代,学校校园建设相对落后,灰尘很多,而分子生物学实验很多时候需要超净的工作环境,一粒小小的灰尘就会污染材料,进而导致实验结果受 到干扰。校园环境的改进短时间内难以改善,只能从抓实验室管理细节入手。从1994年起,重点实验室就开始全封闭运行,所有窗户不得打开以避免空气流动带 进污染源。一开始学生觉得实验室闷不适应,就随手打开窗,实验室环境无法保证,无奈之下就开出“罚单”,直接从补助里扣。几次罚下来,学生就心疼的说,钱 是被空气罚走的,于是就记住了不开窗的规定。
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鞋套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实验室人员进入要换鞋,外来人员要穿鞋套的规定开始形成,就连来访的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这些措施,为的就是保护实验室的卫生。也是从那时起,实验室聘请专人做保洁,近几年每年花在保洁上的费用就有20万元。袁德军告诉记者,这个钱花的值。
导师作检讨
严建兵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
统筹实验室保洁工作的,是实验室管理办公室。除了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仅有的5名工作人员还面向实验室600多名成员提供后勤保障、设备维护、活动安排、经费管理等多项公共服务,事无巨细,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和利用各种资源,减轻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
为了更加节能环保,实验室使用了中央空调,装上了双层保温玻璃,室内温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安装的每个电灯开关也只能控制一组节能灯。“实验室采光 好,除非恶劣天气,阳面的房间白天一般不开灯。像今天这样下大雨的天气,我们办公室三组灯,只需要开一组就可以了。”张美冬说。
她告诉记者,根据需要,各分室也适当管理一定量的设备,老师和学生也要参与一定的清洁工作;实验室划定了研究生和导师的责任区,由学生负责试验台、 仪器的清洁和安全,导师要保证学生会安全地进行试验。另外,实验室A、B连个楼栋共12层楼,分别安排了12位年轻老师作“楼长”。
长江学者严建兵教授就担任了B栋2楼楼长。一次,该层202公共跑胶室下水道堵塞。张启发看到这种现象后,群发邮件严厉批评道:“要狠狠地敲敲相关老师。B座2楼的楼长老师,你做了多少管理?敢不敢写个检讨?”
严建兵老师看到邮件后,代表玉米课题组向全室老师群发邮件检讨,并将整改措施向大家简要汇报。原来,202公共跑胶室进出同学比较多,有些同学平常 做胶,清洗电泳槽等的时候,没有及时把残余的胶块及时清理,有的同学甚至为了让水下的更快,把过滤网拿掉,直接下水,日积月累导致下水道堵塞。
严建兵在邮件中认真地写道:“通过这个事件,我本人也意识到,做好实验室管理,主要在意识和时间的付出。事情琐碎,但非常重要。老师要一起常开会, 常讨论,互相提醒,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要经常召集全体学生一起开会讲实验室管理,讲琐碎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把这幢新大楼,这个共同的家维护好, 把这个来之不易的品牌维护好,发扬好。”
院士写“值班日记”
实验室A栋4楼的光照培养室
在罚单和制度之外,靠的是科学家们的言传身教。张启发就曾对博士生明确提出,“不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能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士生。”他认为,奋斗的精神和以工作为第一需要的人生观,是博士阶段为将来奠定的最重要的基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张启发自美国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不过节假日,年三十放假半天,大年初二就开始考虑工作了。他曾经说,“对博士生而言,每 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正常了;每周工作6天半以上是正常的,少于6天半就不正常了。我这里是基于美国PhD四年学制所得到的概念。在 我们目前三年学制还要强制性学半年英语的情况下,上述时间的投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下限。”
张美冬告诉记者,今年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是张启发值班的日子。在这几天里,张启发在实验室各个楼层“巡逻”,对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事无 巨细,他都认真做了记录。不仅如此,在值班结束之后,张启发还用了4天时间写了一篇长长的《实验室值日随记》,群发给实验室全体成员。
翻看这篇随记,张启发详细列出了发现的诸如超低温冰箱报警、仪器设备及物品的摆放较乱、房间门口没有管理员姓名等17个问题。在随记里,他还列出了 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年后全实验室对全部冰箱的外标示进行一次规范性的整治,由实验室统一制作外标示框架,用双面胶贴上;二是对冰箱和其他设备购置要限制, 没有安排好空间情况下不允许购买;三是关于值班,老师要认真,值班制度应与时俱进。
对于各课题组的房间无人照看的问题,张启发还特别写道:“一旦有问题,后果会很严重。接下来如何值班要好好商量一下。”
在“领头羊”敬业精神的感染下,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工作为第一需要”的良好风气。如果您在夜晚漫步校园,发现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灯火通明时,请不要讶异,因为那里总有一批科学家和学生在“疯狂”的工作着。
旧版首页
全新首页
NCS
学术网站链接
蛋白质化学工具
蛋白质平台
实用工具网站
学术动态
人文建设
学术交流
人物随感
其他新闻
学术周边
科学大事件
Online PDB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Prior to 2014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Thesis Defence
Lab Meeting
Fun Time
Awards
Talk
Notice
Experiment notebook
实验室安全教育
Groupleader
Associate Professor
Postdoctoral Fellows
Ph.D Candidates
Master Candidates
Undergraduate
Collaborator
Former Lab Members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