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中斩获佳绩
南湖网讯(通讯员 涂安薇)11月14至19日,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上海大学举行,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等出席决赛开幕式。我校入围终审决赛的5件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以团体总分220分的成绩位居全国农林高校第二名。
文法学院吴静怡、曾欣喻同学的作品《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种房”行为演变的双因素机制及其治理研究——基于对L村“种房”行为现象的田野调查》运用“信息传播”与“政府干预”的二元分析框架对农村“种房”现象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探索性调查,追踪了“种房”这一集合行为的演变过程,进而提出处理类似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该作品由田北海教授指导,荣获全国一等奖。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刘建同学的作品《玫瑰花香物质合成通路中关键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解析了单萜合成通路中关键酶的作用机制,从分子层面为精细培育玫瑰花香品种及提高单萜类物质的工业生产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该作品由殷平教授指导,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为8.827,荣获全国二等奖。
资源与环境学院刘昌鑫、徐加盼等同学的作品《花岗岩风化土体性质对崩岗侵蚀的影响》分析了花岗岩红壤区崩岗土体的岩土特性,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土壤侵蚀过程及规律进行了研究,解释了花岗岩红壤岩土特性对崩岗形成机理及发育过程的影响。该作品由丁树文副教授指导,目前已发表专业核心期刊论文7篇,荣获全国二等奖。
食品科技学院孟子桐等同学的作品《微生物酯酶的基因挖掘、结构进化及其生产与应用》系统地研究了新型微生物酯酶的发掘、改造与生产过程,力求解决目前已知的食品用酯酶种类少、低温条件下的催化效率较低、水解底物谱较窄以及酯酶发酵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该作品由李牧老师指导,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为9.227,荣获全国二等奖。
动科动医学院翟文俊、许念念的作品《生物碱对动物感染性炎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通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子宫内膜炎和大肠杆菌LPS诱导的乳腺炎小鼠模型,用胡椒碱和槐果碱分别进行治疗,对信号转导通路及抗炎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为生物碱在动物感染性炎症治疗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动物疾病临床上的使用价值。该作品由郭梦尧老师指导,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为4.482,荣获全国三等奖。
学校2016年5月启动了“挑战杯”竞赛筹备工作,校团委精心组织,强化校院联动,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指导教师的优势,从项目选题、研究等方面进行跟踪辅导。各学院高度重视,大赛组织工作历经部署动员、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校内初赛、终审决赛等阶段,组织专家培训20余场。决赛备赛期间,学校组织了多轮培训辅导和模拟答辩,各参赛团队在学院和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赛,从申报书撰写、作品打磨、PPT制作、展板设计,到现场布展都精益求精。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每2年举办一次,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大学承办,全国初赛共有3万余件作品,入围国赛作品共1230件,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入围终审决赛参加现场问辩的作品755件,我校选送6件作品参加全国决赛,5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参加现场问辩。
审核:张进
旧版首页
全新首页
NCS
学术网站链接
蛋白质化学工具
蛋白质平台
实用工具网站
学术动态
人文建设
学术交流
人物随感
其他新闻
学术周边
科学大事件
Online PDB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Prior to 2014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Thesis Defence
Lab Meeting
Fun Time
Awards
Talk
Notice
Experiment notebook
实验室安全教育
Groupleader
Associate Professor
Postdoctoral Fellows
Ph.D Candidates
Master Candidates
Undergraduate
Collaborator
Former Lab Members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