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7
第十四期“清涟”论坛:探讨结构生物学
//评论数 //参与数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谷春阳 吕芷宜)12月9日,由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校团委青年联合会、湖北省晶体学会主办的结构生物学"清涟"论坛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举行,论坛由我校生科学院殷平教授主持。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武汉地区兄弟院校单位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论坛,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结构生物学高精尖中心研究员李雪明带来了题为“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算法和自动化框架”的报告,从冷冻电镜近年来的技术快速发展、存在问题、未来开发和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李雪明讲到,冷冻电镜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析生物大分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工具,然而经验依赖性和对计算资源的高需求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高效性和普遍适用性。他表示,在目前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将粒子滤波算法、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的参数搜索中,提高三维重构的可靠性、效率和分辨率,并希望开发一个新的冷冻电镜软件系统来支持高通量、高自动化和高分辨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

复旦大学林金钟教授分享了他在Thomas Steitz实验室期间有关蛋白质合成机器核糖体的研究。该研究解析了核糖体和GTP水解酶延伸因子G(简称EF-G)的复合体晶体结构。林金钟说:“我在接手课题之初,Thomas Steitz告诫我,该课题是几代博士后都没能解决的难题。”林金钟接下了这个重任,通过巧妙地构建L9蛋白和EF-G融合蛋白,成功解析了催化前的晶体结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嵩教授作了以“Dynamin家族蛋白介导的膜重塑”为主题的报告。高嵩介绍了Dynamin家族的重要作用及其成员的结构域组成,讲解了MFN1片段在不同GTP水解状态下的晶体结构。该结构阐明了MFN1水解GTP的机制,并提出了MFN1介导线粒体外膜栓连的模型,为进一步阐明线粒体外膜的融合机制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和相应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还为研究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手段提供了信息。

济南大学秦晓春教授带来了有关光合膜蛋白光系统I超分子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秦晓春首先介绍了光合膜蛋白结构研究的前沿和难点,然后重点介绍了豌豆光系统 I-捕光天线(IPSI-LHCI)的结构解析的相关研究,最后分享了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的研究员郁峰对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17U1)的升级改造进行了介绍。

审核人: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