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下午,应殷平教授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许超教授做客分子生物学前沿论坛,带来题为“翻译后修饰调控蛋白质稳态的分子机制”的报告,为大家分享了他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响应疫情防控政策,本次会议为线上进行。
在生物进化中,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修饰可以决定细胞周期与细胞命运,这与蛋白质机器动态装配及细胞周期调控息息相关。许超教授致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1)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调控分子机制;2)泛素化—酶体系统调控激酶活性机制;3)化学探针通过干预修饰调控细胞命运。
此前研究已发现,b-actin上His73位点的N3甲基化修饰能够调控Actin的动态组装。许超教授团队通过晶体学方法,在添加AdoHcy小分子抑制剂的情况下,分别解析了SETD3与甲基化修饰或未修饰的b-actin的复合物结构,阐明了SETD3催化b-actin His73 N3甲基化修饰的机制,促进了SETD3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并且,该团队阐释了骨架上微管去酪氨酸化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此外,许超教授团队鉴定并解析了线虫PICS复合物的两种不同亚基组成的结构,其参与下游不同的功能。
许超教授团队还致力于泛素化-酶体系统中蛋白质稳态机制研究。特定的N端氨基酸残基会被特定的连接酶E3识别,从而被泛素化标记和降解。在蛋白的C端也存在这种现象。高等植物对外源性缺氧的分子响应是由ERF-VIIs(group VII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s)驱动的,这些转录因子会上调植物抗逆相关基因表达。而在氧气充足时,PCO家族蛋白可以催化ERF-VII的保守N末端半胱氨酸反应产半胱氨酸亚磺酸,从而触发N-降解途径,导致ERF-VII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许超教授团队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解析了PCO2/PCO5的晶体结构并揭示了其发挥催化功能的机理。此前对N-降解途径的E3连接酶已有广泛研究,但对C-降解途径相关的E3连接酶及其识别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许超教授团队最近主要针对cullin-RING E3连接酶受体蛋白质FEM1A、FEM1B、FEM1C识别“C端降解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许超教授团队分别解析了FEM1C与来自SIL1、NS11、OR51B2、Clone13四种蛋白Arg/C-end degron肽段的复合物晶体结构。还一步解析了FEM1B和CDK5R1 C-end degron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发现不同受体蛋白具有不同的序列识别偏好性。同时,基于Cul2FEM1对底物识别选择性差异,鉴定出了20多个潜在受Cul2FEM1调控的新底物。目前,许超教授团队正在开发相关探针,尝试通过诱导E3活性,靶向降解肺癌相关蛋白。
报告结束后,师生对许超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积极提问交流。
报告人简介:
许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长期从事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大分子修饰的分子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集中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工具,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等手段,研究真核生物中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包括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核酸修饰产生、消除和识别的分子机制,以及这些修饰异常的致病机理,并通过化学小分子筛选,辅助药物设计达到控制或者治疗疾病的目的。

旧版首页
全新首页
NCS
学术网站链接
蛋白质化学工具
蛋白质平台
实用工具网站
学术动态
人文建设
学术交流
人物随感
其他新闻
学术周边
科学大事件
Online PDB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Prior to 2014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Thesis Defence
Lab Meeting
Fun Time
Awards
Talk
Notice
Experiment notebook
实验室安全教育
Groupleader
Associate Professor
Postdoctoral Fellows
Ph.D Candidates
Master Candidates
Undergraduate
Collaborator
Former Lab Members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