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下午,应殷平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做客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带来题为“原生动物四膜虫的性别决定与交配识别”的报告。蛋白质科学研究团队全员参加此次学术报告,报告还吸引了众多其他院系师生参加。
四膜虫(Tetrahymena)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原生生物门纤毛虫纲。它在一个细胞里面存在两个细胞核,大核和小核,虫子形状是由大核的基因决定的。四膜虫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在营养充分时,细胞一分为二,进行无性生殖。在外界营养成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四膜虫的有性生殖。四膜虫交配时,其后代的性别可能和其父母的性别都不一样——有7种可能的性别。四膜虫的交配系统存在高度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1)不同亚种群固定下来的交配型是有所差异的;(2)不同种群共存的交配型也是呈现多样性的。这种高度多样性,赋予了四膜虫更好的生态适应能力。
缪炜研究员团队致力于研究四膜虫性别决定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理。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四膜虫基因组研究,在饥饿诱导下,进行RNA-seq ,比较转录本,发现了一对调控性别决定的MTA/MTB基因对,阐述了性别遗传基因的进化。同时,缪炜研究员团队用数学语言描述四膜虫的交配过程,构建遗传学公式来用于描述种群里交配型比例变化规律的群体遗传学模型,发现当种群达到平衡时,会有两种模式存在,一种是7种交配型共存的模式(更易发生),和仅以一种交配型存在的模式。此外,缪炜研究员团队阐明了四膜虫交配识别的分子机制。其中,交配型识别复合体在四膜虫交配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能够进行自我识别来抑制交配,又能够进行非自我识别来激活交配。
报告结束后师生针对缪炜研究员的分享表示感谢,并积极提问。缪炜研究员对师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并为成员学术报告记录签字留念。
报告人简介:
缪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原生动物进化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立了四膜虫功能基因组学数据库和四膜虫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库。在原生动物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和国际合作专项等科研项目。

旧版首页
全新首页
NCS
学术网站链接
蛋白质化学工具
蛋白质平台
实用工具网站
学术动态
人文建设
学术交流
人物随感
其他新闻
学术周边
科学大事件
Online PDB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Prior to 2014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Thesis Defence
Lab Meeting
Fun Time
Awards
Talk
Notice
Experiment notebook
实验室安全教育
Groupleader
Associate Professor
Postdoctoral Fellows
Ph.D Candidates
Master Candidates
Undergraduate
Collaborator
Former Lab Members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