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郅科)9月20日, “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其中包含15项,集中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实力。我校张献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棉花驯化过程中的不对称亚基因组选择和顺式调控分歧”和殷平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植物叶绿体RNA编辑因子MORF9可以增强PLS类型PPR蛋白结合靶标RNA的活性”入选其中。
2017年3月7日,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我校张献龙教授领衔的棉花团队的研究成果:“棉花驯化过程中的不对称亚基因组选择和顺式调控分歧”(Asymmetric subgenome selection and cis-regulatory divergence during cotton domestication)。这项研究首次提出了棉花纤维驯化的遗传学基础,同时阐述了驯化对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在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和遗传改良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7年4月11日,Nature Plants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科院殷平教授团队关于植物RNA编辑复合体参与RNA编辑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报道了RNA编辑关键因子MORF蛋白可以和PLS-type PPR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并促进PLS-type PPR蛋白对靶标RNA的结合能力。同时报道了PLS-type PPR蛋白、MORF9蛋白及其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据悉,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每年召开一次,旨在打造中国农业科技智库成果发布与交流对话的高端平台和知名品牌。
相关资料:《2017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列表
1.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团队完成。
2.诱饵模式——病原菌致病的全新机制,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团队完成。
3.大豆适应热带地区的分子遗传基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孔凡江团队完成。
4.棉花驯化过程中的不对称亚基因组选择和顺式调控分歧,华中农业大学张献龙团队完成。
5.我国特有小麦基因资源——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的克隆与功能解析,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贾继增和孔秀英团队、山东农业大学太谷核不育小麦团队完成。
6.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转录后调控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完成。
7.植物叶绿体RNA编辑因子MORF9可以增强PLS类型PPR蛋白结合靶标RNA的活性,华中农业大学殷平团队完成。
8.番茄风味改良的化学遗传路线图,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完成。
9.利用DENOVO组装策略解析猪的基因组变异,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团队完成。
10.H7N9高致病性病毒对人类健康蕴藏更大风险,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团队完成。
11. 揭示脂肪酸是共生菌根和寄生真菌主要碳源营养的奥秘,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团队合作完成。
12.C2c2蛋白的两个活性中心负责其两种RNA 酶活性,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团队完成。
13.CULLIN类E3泛素连接酶调控水稻细胞死亡和免疫的分子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曹立勇团队和植保所王国梁团队合作完成。
14.气候变暖对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全球植被生长变化对气候的反馈,北京大学朴世龙团队与欧美科学家合作完成。
15.植物营养生长调节网络中枢的硝酸盐偶联Ca离子与NLP信号传导机制,福建农林大学刘坤祥团队和美国、日本科学家合作完成。
审核人:涂礼莉
原文地址:http://news.hzau.edu.cn/2018/0926/52725.shtml?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旧版首页
全新首页
NCS
学术网站链接
蛋白质化学工具
蛋白质平台
实用工具网站
学术动态
人文建设
学术交流
人物随感
其他新闻
学术周边
科学大事件
Online PDB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Prior to 2014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Thesis Defence
Lab Meeting
Fun Time
Awards
Talk
Notice
Experiment notebook
实验室安全教育
Groupleader
Associate Professor
Postdoctoral Fellows
Ph.D Candidates
Master Candidates
Undergraduate
Collaborator
Former Lab Members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8号